DB电竞新闻中心
半岛BD体育,小桥流水传人文
广德四境环山,中部为盆地,余境岗丘谷地相杂;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,年均降雨量1328毫米,林泉涧溪遍布,汇集而成桐汭河和无量溪河两大水系。
水是生命之源,生态之基,生产之要。水虽至善,利万物而不争,但积水成河成渊,不利通行,民以涉水为苦。为方便生产与生活,先民遇水架桥,便有了木桥、石桥、砖桥……这些桥,便也编织和传续了许多温暖的记忆。
自古广德的桥遍布全境,据光绪六年(1880)《广德州志》记载,广德县有101座桥。2015年,县古桥调查组对全境古桥实地勘查登记,共存古桥171座,其中,石(砖)拱桥共137座,石板桥(条、梁)33座,石墩桥1座。虽然现在这些古桥有的为新桥所取代,有的渐失通行功能,但是作为地名指示和文化符号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。
现仅以城郊古桥为支点,去钩拨起桃州古城“负山置廓,夹水(无量溪、粮长河)为城”、城水相济的历史记忆。
出东门迎春街即入双桥路,万历《广德州志》记载,五里之地相继有吊桥、新河桥、河图桥、济民桥、福星桥,古时是通往江浙的要道,往来的不仅有到祠山祖庭朝拜的香客,更多的是物资交流,在今汪泗安的古道上就立有碑记:“推不完的广德、半岛BD体育,填不满的泗安”。如今,城东已变成新城区,河道仅存环城河、熙春河、无量溪,河图桥、济民桥业已湮没。平安桥,俗称“东门平桥”,是东门出城第一桥,1987年改造前为三跨三孔券拱花岗岩平桥。桥跨城濠,亦名城河桥,明万历时称“吊桥”,可能源于明嘉靖年间知州庄士元始修筑砖城并设垛,以“吊桥”的起降来加强城池的治安与防守。不幸的是,1937年11月30日,日军第一次侵占广德县城时,就是从东门入城,那时已不是吊桥而为平桥了。如今平安桥为钢筋混凝土桥,花岗岩雕花护栏。熙春桥,跨熙春河,1985年改造前为双跨单孔花岗岩券拱桥,桥身镶嵌有“熙春桥”匾名,现为钢筋混凝土桥,花岗岩雕花护栏,无桥匾。明时称“新河桥”半岛BD体育,,见证了北宋广德知军鲁栗“为政仁惠,尝筑三堤以障洪涛,自是居民免水患”,也见证了河流名称由鲤洪溪流变为熙春河。2017年熙春河东岸商品房开发时,开挖熙春湖水面,连通了熙春河和环城河,在广德老酒厂旧址筑熙春公园,美化了古城入口的生态环境,将与规划建设中的广德历史文化街区联结成片,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。
东关最有名的桥,当属跨无量溪的东大木桥,从明万历至清光绪,关于修桥记载就多达6次,记文有5篇。据传,此地有星陨为石,桥遂名“星桥”。嘉靖六年,乡宦张金之妻曹氏、媳陈氏捐资独建,随后明州守钟庚阳、屠谦、段猷显,清知州杨苞、李勋、李国相、恒豫皆践行“王政重桥梁,仁人多利济”的为政理念,或捐俸、或募捐、或申请公款,相与架梁济人通行。自杨苞修成,熊赐玙慨叹“吾人履斯桥,若戴福星”后,“福星桥”之名便流传下来。咸丰兵祸,文化出现断层,八方移民到广德,福星桥便在移民及其后裔口中流变为“东大木桥”。2016年6月20日,大桥为洪水冲毁, 2019年9月,在桥原址上游约10米处又建成长达169米、宽24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,诠释了新时代“王政重桥梁”的内涵。
西关街,明时设朝斗坊,俗名郎步街,是通向祠山的最后一站。从西城城墙到西关街口不足200米,相继有三座桥:平安桥、濯缨桥、清吉桥,古称百步三桥。平安桥,跨城河,旧名城河桥,“明万历四年知州吴同春重建,更名岁丰”,盖因祠山大帝“其神最灵,水旱有祷辄应”,一州之郡有祠山大帝护祐,可岁岁年丰。2005年旧桥改造前,平安桥系三跨三孔花岗岩平桥,有匾名,改建后为钢筋混凝土平桥,后渐称“西门平桥”。
濯缨桥,跨粮长河,原为三跨两礅三孔花岗岩条石平桥,1982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拱桥,花岗岩雕花护栏,仍勒“濯缨桥”名,取“沧浪之水,可以濯缨”为名,以纪念宋代广德大儒查深。北宋治平年间,查深在西门外玉溪边筑“清容堂”,“延请教诲郡人子弟”“生徒受其业者,不下千数” ,广德儒风日振,为后人所景仰。南宋绍兴年间参军赵子浚在玉溪上建“众春园”,以颂其桃李满天下;淳熙间郡守赵亮夫在玉溪后的水池边筑“濯缨亭”。明正德十年(1515)乔岱建桥,“移亭之名以名其桥”,玉溪遂名为濯缨溪,而今称粮长河则失缅贤忆泽之心了。2019年,市政府开展粮长河综合整治,即其地貌建成生态亲水公园,林间溪流,曲径通幽,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。清吉桥,跨蚂蟥沟。1990年将旧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,桥身勒有“清吉桥”名。旧称狮子桥,南宋王象之《舆地纪胜》曰“在清霜门外”;《万历志》“在西门外濯缨桥西三十步许”;《胡志》记载在乾隆三十一、乾隆三年为溪水冲击倾圮,“知州色卿额、知州恒豫相继捐募重修,有记”;《裕志》记载“嘉庆二年,水发桥圮,武生陈定国重建”。桥屡圮、屡修、屡记,正反映了该桥是到祠山进香的重要官道,同时也说明蚂蟥沟是粮长河西岸城西片区的一条重要的泄洪道,2016年、2019年大水,该片区成为泽国。
粮长河自濯缨桥以下在州城西北折转向东,在城北复兴街口又折转向北,“环绕州后”,明朝万历年间人们称这段河道为北湾溪。人们出行到北乡,步行需经北关街出口、跨粮长河的保德桥相通的人行古道,坐车需经管家坝桥绕至河北岸。2007年广溧路城区段建成复兴北路城市主干线,跨粮长河修建大桥,与太极大道在复兴街平桥处形成十字路口,自此,在城北一里出现三座桥:北门平桥、复兴北路粮长河大桥、保德桥,然而哪一座桥才是与凤凰古城相关的凤凰桥?虽然人们渐渐称复兴北路粮长河大桥为“凤凰桥”,但毕竟此桥才十几年,不足为凭。保德桥,距城北门一里,自东向西跨粮长河,是单孔半圆型石拱桥,桥高坡陡,被形象地称为“高桥”。1980年6月21日下午3时,即在决定次日拆建新桥的前一天,古桥自行轰然倒塌,一时成为街巷热议。1982年,仿赵州桥建成单孔敞肩圆弧型钢筋混凝土桥,桥两肩各有四个小孔,花岗岩护栏,勒有“保德桥”匾名。“保德桥”名州志无载,从地理位置上判断,只有“北湾桥”与之相近。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)段猷显知广德州,见明正德年间修建的石梁毁于洪水,“为患业数十年”,于是捐俸倡建,“未几大桥落成、修十丈、广丈二”,屠隆为之作《北湾桥序》。序中有言:“城北相距里许,有溪名北湾,环绕州后,堪舆家谓实关风水,发源灵山,其流汇南湖,以抵大江,道通溧阳,句曲,称境内一巨浸”,从此桥距城的位置、所跨河流、人行古道的通达方位,可以推断,北湾桥系保德桥的前身,保德桥系何时修建已无碑碣可考。
保德桥北门平桥,跨古城濠河,其功能是城河桥,光绪《广德州志》无明确记载。州志中两处提到凤凰桥都与梅花桥紧紧联系在一块:“《明一统志》在州治城北门,昔桥旁有梅树,奇绝可爱。”“《万历志》:在州北门外,知州钟振筑凤凰墩于溪左,更名凤凰桥。”从州城所处的地理位置看,州北门外,只有保德桥和北门平桥。隆庆三年钟振在溪左筑凤凰墩遂改梅花桥为凤凰桥,可知凤凰桥应在凤凰墩附近。凤凰墩至今犹在,1931年11月22日皖南红军独立团团长王金林在此慷慨就义,1981年7月1日,此地建成王金林烈士陵园。城河自凤凰墩南边而东流,城河桥紧靠凤凰墩的东边,凤凰桥只能是北门平桥而非保德桥了。
乾隆年间,周广业修州志时在两处“梅花桥”词条下都作了按语,一说“《通志》混作凤凰桥”,一说“《李志》始梅花、凤凰两载,以梅花在治北城内,下通秀水、合水关出城,凤凰在城北门外,未知孰是。”《通志》作者郑樵是南宋人,说明梅花桥至少在南宋时在州城北门已建;清朝乾隆四年李国相修州志时,南方秀水(即今迎春沟)入北关水洞时有桥名梅花,所以《李志》始将梅花桥与凤凰桥分置。现实中的梅花桥与州志中记载的梅花桥发生错位,让修志者一处误断、一处存疑。
2020年,为了打造城市“绿环”,建设宜住生态城市,政府开展“城市双修”,启动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,环城南河、西河、北河几乎同时开工,城河周边建筑悉数拆除,北门平桥露出了古桥身影。
古凤凰桥循着郑书琴先生《桃州史记》所记,前往实地考证,诚如先生所言:北门平桥“原为三跨三孔圈洞花岗岩平桥……原石雕凤凰桥石匾和原老桥圈孔仍保留在新桥之下清唽可见”,1968年在道路拓宽时将老桥覆盖,留下了如今城河上唯一的古桥!
桥因水而生,有了水小桥便有了诗意,有了桥的故事,桥的文化。发掘和整理古桥文化,对于留住乡愁,打造城市水景观,建构地域水文化,有着深远的意义。2020年广德市政府提出推动城市功能转向生态,市政协开展“打造城市水环境,提升城市品位”议政专题调研,一个以“城市绿心会客、绿环如玦抱城、滨河蓝带穿城、两方秀水润城,三块水景区靓城”的共识正在酝酿之中,与水相依的桥,在这一历史嬗变中将会沉淀出更多的故事,传承和创新出更动人的生态文化,必将为母亲河增添更多更美的记忆!